找到相关内容1132篇,用时47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佛道与佛戒关系的浅说

    生死,七支同名一苦道。天台宗‘十法成乘’:观思议境乃至破法遍,‘诸法空为如来座’。不但化毒为清。当流即真源湛寂·觉海澄清。  荆溪祖师示:三千在理,同名无明。三千果成,咸称常乐。三千,无明即明。...。)总称果果大般涅槃。  释迦世尊,于菩提树下,夜睹明星,朗然大觉。(因星见性,见已非星,逐于物,不是无情。从缘直人疾相应(如释迦‘夜睹明星’)。由体消归道却迟,三藏三阿僧祗大劫)本来就想把‘佛道’...

    沈仁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400669585.html
  • 量处轻重仪

    壁床机之类   已前约判义并重收。皆谓本拟楷定。不容中者。故入常住。若为壁土圮坼开门牖敝露。权以布帛幔障。后须随复屏除者。入此例   第五多有铜瓶铜盆斧凿灯台。律文并重收。然瓶盆机济大小未明(如前...任情储舍。若通从轻摄。事则该含。宜从十诵明断。则彼此双会。余如后解。其斗秤尺量并用姬周本制者。以通中边同用。百王其式。故大唐杂令云。尺者用尺二寸为尺。斗秤二色三等成之。乃至律论两明器量大小。并指秦斗...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402869601.html
  • 律相感通传

    衣。相量同三衣也。边方开皮卧具。亦是三衣。条叶在外。柔毛在内。寒酷之国。佛开为道。必至布乡。还非轻限。可前迷宜从后悟。如来在日。尚有后制废前。何况于今。存迷悟之事也。余问所从来。有一天人。来...佛心者大慈也。杀生而行慈。未见其可。故沉隐侯之著论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则年六十者。容色已衰。内假缣纩。外存大布。所以大布之服。通于富贵贫贱也。今犹通行于王臣。古法。有老少之殊。故致降杀之异。道...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402969602.html
  • 作为批判哲学的法相唯识学论

    忠实输入本来面目者,若玄奘唯识之学,虽震动一时之人心,而卒归于消沉歇绝。近虽有人焉,欲燃其死灰,疑终不能复振。其故匪他,以性质与环境互相方圆凿枘,势不得不然也。”  玄奘、窥基所开创的法相唯识宗,...旨趣与之更为亲近,历史中的呈现亦更具异彩,从而促成了法相唯识学在中国佛教传统中相屏于其他传统佛教流派的独特命运。因此,本文欲直接回应“批判佛教”的问题,而是从包蕴有批判哲学内涵的法相唯识学的历史命运...

    李向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410069633.html
  • 心意识与唯识无境:唯识宗心性本体论的必然归结

    兔角等,体、用皆无;其三,各守自性,随从能缘心,而能缘心亦变性境的性质而仅取其自相而识别它。例如眼识等前五识及五俱意识的见分所缘取的色、声、香、味、触等五境,第八识的见分所缘取的种子、器界、根身...心意识与唯识无境:唯识宗心性本体论的必然归结  杨维中  中国的唯识学、由于传承印度不同的思想系统而差别彰明。至唐初玄奘从印度归来奉护法系唯识学说为正宗,并以之为标准重译或译了诸多早已传人中土的...

    杨维中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412069658.html
  • 北周灭佛“后遗症”——再论音声供养与音声法事的合一

    相承袭,或有衣冠世绪,公卿子孙,一沾此色,后世,婚姻绝于士类,名籍异于编甿,大耻深疵,良可哀愍。太常乐人蠲除一同民例诏”。“太常音声人,谓在太常作乐者。元与工乐殊,俱是配隶之色,属州县,惟属太常...作为保障,自汉至南北朝走的是一条独立的寺院经济的道路,这保证了供养的实施。北周灭佛,使得在以上两种情况下都不成为问题的供养与戒律之间的矛盾性得以凸显,在此背景下,中土佛教不得不做出适应性调整,随着空...

    项 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550269948.html
  • 佛教对中古议论文的贡献和影响

    思想基础上发展起来。惠能的“见性成佛”[58]思想倡导了“一切众生皆有佛性”[59]的本质的属性,而否定了后天外在的情欲熏染。韩愈认为:“性也者,与生俱生也;情也者,接于物而生也。”[60]韩愈把...上是“立象取义”②式的,即通过塑造形象,以譬喻、寓言、模拟的方法来说明“微言大义”③或“要言妙道”④。长于譬喻、寓言的孟、庄如此,就是擅长逻辑思辨、为文主张“三表法”⑤的墨子及其后学,仍然跳出“立象...

    普 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552069968.html
  • 《六度集经》与中国民间故事

    有趣故事,可将它归入“善用小钱成钜富”这一生活故事类型之中。   以前菩萨是个大商家,积财齐国,常好济贫,惠及众生。有个朋友的儿子,因浪荡成性,散尽家财。商人怜惜他,给他千两黄金做本钱经商。可他...之国,使举国上下战栗不安。   这时国王急忙寻找退敌之人。莲华夫人提出可建一高台,自己登临其上,观看敌军阵势,以便为王降敌。夫人在台上高声宣讲了一番人生应行孝事亲,若生识亲,或恃势杀亲乃邪恶大逆的...

    刘守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563870028.html
  • 民族脊梁的千古传奇

    一些僧人,一起向皇帝上表,争取朝廷的支持。但是,因为天下并未安定,尤其是西部边陲地区,常有西突厥进犯,皇帝下诏不许西行。伙伴们都纷纷知难而退,唯有玄奘仍然初衷。他一边学习梵语,一边等待时机。   ...过江陵县令,但因隋朝的政治腐败,他多次托病去就官,在家潜心读书。公元600年,陈祎就出生在这样一个儒者的家庭。陈家有四个儿子,陈祎是最小的。   小陈祎自幼聪明,非一般孩子可比。他8岁那年,一次,...

    薛克翘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572070068.html
  • 净元法师著:慧日集(第一辑)

    心若澄明,立见自身烦恼多少,烦恼里头,因缘始终何事何物。于是行止运观,静慧发生,无明分分除断,法身分分增长。纵使遍历三界,六道出没,究竟真金显露,不惧污泥。  一生依此,乃至千万长劫犹易,仍不得...不会修行的人等问题。找问题才能发现疑点,一路跟踪,然后打破砂锅问到底,这是观中起止,由止达观的工夫。等问题则多生妄想,正念起,此即凡夫心不死,出离心发,即成六道轮回的业因。    第 3篇  一个...

    净元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43270236.html